11月23日下午,历时七天六夜,陕建九建集团承建的榆林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二期)提前建成,为榆林市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赢得了更多时间,为全面打赢防疫阻击战、歼灭战提供了更多隔离救治资源储备。
连日来,在榆林凌晨零下的寒风里,榆林会展中心(二期)方舱医院建设现场始终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的大干中,往日的城市建设者们,纷纷化身战疫逆行者,为守护家乡而战!
11月22日,在榆调研疫情防控工作的省委书记刘国中一行,也在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市长张胜利陪同下,深入榆林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检查指导,了解既有容纳能力和方舱医院(二期)建设计划,并强调,要坚持中西医结合,搞好患者救治,持续加强隔离救治资源建设和储备。
当天下午,根据省委书记刘国中调研指示精神与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九建集团榆林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二期)建设指挥部迅速行动,针对目标任务再落实,全线提速掀起决战攻坚热潮,攻坚克难迅速落实扩容目标,确保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二期)23日全面完工。
在疫情最艰难时刻,作为榆林本土综合实力最强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和唯一具有防疫应急集中隔离点、大型方舱医院建设经验的陕建九建集团,再一次用义无反顾的实际行动彰显着国有企业的价值,在与榆林同甘共苦、命运与共中践行国之大者。
而奋战“疫”线的九建健儿们——这群生于兹长于兹的陕北后生们,也在集团党委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勇毅前行,在不计得失、不计成本,全力以赴的攻坚决胜中,将每一份力量都凝练为熠熠星辉,萌发出无限的希望与必胜的信心。
张冲:“我是党员,理应冲锋在前”
“靠得住、信得过、顶得上、打得赢,我是党员,理应冲锋在前!”这是张冲在接到方舱医院(二期)建设任务时最质朴的想法。11月16日晚10点接到通知的张冲,在安顿好两岁的女儿后,义无反顾投身于战“疫”之中。17日凌晨1点,在他多方协调下,100多张通行证发放到管理人员手中。有着丰富方舱医院建设经验的他虽说是轻车熟路,但却面临着比西安方舱建设和榆林会展中心方舱(一期)建设更艰巨的挑战。
一样的工期短、任务重,而大量劳动力隔离在家、榆林地区材料物资供给压力更大的客观现实才是此次抢战方舱医院(二期)任务最大的困难。
没有迟疑,张冲立即安排专人专车带着通行证挨家挨户上门去接工人,并指派专人保障材料的按时按量供给。
每天200多通电话、4小时的睡眠、3万多的步数是他辛苦工作的写照,更是所有参与方舱医院二期建设所有管理人员的日常。
室外近200个集装箱的落地建成,他们只用了3天的时间,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汇涓滴之水成磅礴巨力,张冲前进的劲头始终如一,也将力量全然迸发于抗疫之中。
吴广朝:“对于疫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同志们再加把劲,一定要按照预期节点完成手头上的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按时按期交付,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榆林市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二期建设场上,吴广朝正在现场如火如荼的指挥着。
增加劳动力和物料及时供应是确保项目如期交付的两个重要因素,吴广朝对此极其清楚。为了更快解决当下人力物力短缺局面,他第一时间联系劳务公司,确保劳动力供给充足。物料输送过程遇到问题,他及时联系供应商确保材料按时供应。
他的脚步遍布场馆的各个角落,他的身影从白天走到了黑夜,哪个区域目前工程进度缓慢,需要增加劳动力;哪个区域施工遇到困难了,需要方案解决,他都统统知晓并逐个突破,一一解决。吃在现场、住在现场,吴广朝与全体九建铁军一起,为这场抗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王云刚:“家乡需要我,哪有不上前的理”
“大家再加把劲,马上就好了”凌晨时分,寒风凛冽,冻到身体不自觉打颤,王云刚却依然风风火火的穿梭于方舱建设之中。16日晚,在接到通知时,王云刚正在北师大附小项目进行收尾工作,整合项目人员、所需材料、物资,建设经验老道的他早已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得以第一时间赶赴增援。作为此次项目安装现场负责人,王云刚入场前便开始四处调动劳动力,多方协调材料运输,确保人员充足,材料进场不延期,最大程度保障各节点完美衔接。
水电暖通,方方面面大小事宜在他的手中都能得到解决,不放过一分一秒,不遗漏一处角落,八年来的建设经验在这个战疫现场得到了完全发挥,可靠也成为了他一如既往地代名词。
“我是家乡的建设者,家乡现在需要我了,哪有不上前的理。”每次榆林疫情当头,王云刚都是那个义无反顾的冲锋者,前行身影坚定异常,构建出了奋战在一线数百九建铁军的缩影。
何毅:“责任与经验是前进的有利武器”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责任与当担,是何毅一以贯之的信念。从2022年年初起,不到一年时间,何毅的脚步就已经走过了四个援建现场。身为抗疫老将,何毅对于建设中的各项细节早已了然于胸,作为项目H2-H5公共卫生间管道技术及H2-H5卫生通过区施工安装负责,一入现场他便火速进入了工作状态。静默管理下,现场补购材料必须在半天内到货方能及时满足供给,时间不等人,一分一秒都必须有效利用。半夜时分,何毅协调材料送货的声音仍然依稀可辨。长时间的高强度作业,沙哑的嗓音、蓬头垢面成为了他的抗疫形象,查看所负责区域情况、调整方案、梳理盘点材料储备、制定材料采购计划......
环节繁多,何毅却始终忙而不乱,加足马力,冲刺在前,连轴转下的劳累仅休息三四个小时便得以全然冲散,只为早日完工,为榆林人民多添一份安全保障。
张锦禄:“生命是重于泰山的”
在接到扩建榆林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消息的第一时间,作为基层项目负责人的张锦禄便积极响应,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此次方舱医院(二期)H2、H3室外部分方舱建设重任。时间紧,任务重。面对交通管制、物资短缺以及人员难进场等种种困难,如何安排施工任务成为此次援建任务的关键点。深思熟虑后,作为负责人的张锦禄结合实际状况决定采取日夜两班倒的方式,细化人员分工,实现安全生产,材料统筹,后勤保障多线并行,同时加快现场材料采购,明确现场施工目标,满足人员吃住需求,确保施工快捷高效。
“疫情防控就是捍卫生命,生命是重于泰山的。”是张锦禄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每天只睡6个小时,3天3夜未与家人联系,从未离开现场一步的他真正做到了为抗疫而战,为家乡奉献。
焦保卫:“速度与质量高于一切”
严峻疫情下,根据政府要求居家办公的焦保卫紧急接到了集团建设榆林市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二期)项目的消息,二话没说便给直属领导打起了请战报告。寒风呼啸而过,立于建设战疫场上,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焦保卫一进场便开始倒排工期计划,对接频繁的图纸变更,制定调集物资的路线,有条不紊确保建设任务有序进行。在紧抓施工的同时,焦保卫也是项目现场与后勤全面统筹,全力保证所有人员入场核查落实,防疫消杀,核酸检测等抗疫工作。
“材料已经联络上,基础已经完毕,集装房已经组装!”现场回荡的是焦保卫一声声坚定的呼喊。他精准、高效、有力的调度,也为保障会展中心方舱建设任务奠定了基础。
米海博“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
18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二期)建设全面启动的消息传来,米海博来不及多考虑,嘱咐好妻子不要外出,在超市购置了生活必须品和蔬菜后,便主动请缨加入到此次援建之中。在这次援建前,米海博已经参与过多次方舱医院抢战任务,可谓是一名攻坚老手,但这次参与榆林市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二期)建设,却可以说是他遇到的有史以来最棘手的一次。
疫情发展的突然迅速,人、材、机样样缺少,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诸多问题,为了全力配合完成方舱医院的卫生间改造工作,米海博不断沟通协调,协调难度更是巨大。
对此,他一边耐心向其他援建组调动人员,一边打电话协调材料物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夙夜奋战,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所交付的各项任务。看着此时即将完工交付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米海博连日来的辛苦仿佛烟消云散,紧绷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塞上寒风凛冽,而战“疫”现场却始终热度不减。
从17日进场至今,现场像他们这样的九建人还有很多。即便面对的是过往承建方舱医院里面条件最艰难的,即便规模是一期的两倍,近一半方舱实际施工时间仅有4天,近千名参建人员仍然咬紧牙关不松口,人人铆着一股劲,没日没夜轮番作战,与疫情竞速,为生命守护!
七天六夜里,奋力拼搏的故事随时随地都在上演,陕北寒冬里,每一份“使命必达”背后更是蕴藏着九建逆行者们的坚定不移的抗疫斗志。我们始终相信阴霾终将褪去,阳光也将穿过云层,那遍流浃背的汗水,必将成为这群榆林建设者们骄傲的勋章。
|